官方微信

回到顶部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
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

【法治政府示范创建】持续全面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

文章来源:
发布时间:2022-07-18
阅读次数:


    近年,洛阳市把“放管服”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“先手棋”和法治政府建设的突破口,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。

    日前,在偃师区的优箔(洛阳)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5万吨电池箔项目建设现场,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。

    去年10月签约、11月底办理土地手续,今年1月开工建设,一期项目预计9月竣工投产……该项目不断刷新我市项目建设的新速度,源自我市今年持续推动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,推动项目单位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。这是洛阳市全面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的一个缩影。 

    洛阳市持续推动简政放权,为市场腾位,全面落实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,向县区下放社会经济管理权限,全面落实“非禁即入”,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破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,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。

    记者从洛阳市有关部门获悉,2019年至今,洛阳市对市政府拟出台文件进行法制审核555件,开展两次全市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。2021年市场主体数量逆市增长,新增创新平台396家、高新技术企业148家、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228家。

    在“放管服”改革工作中,洛阳市坚持放管结合,为企业减负,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区域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联合监管,建立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,实现跨地市监管资源共享、监管信息共享、专家人才共享“三共享”,减少执法频次,降低企业负担;建立协调机制,推动同步公示、联审联批、告知承诺,推进“标准地”出让,企业在签订土地合同当天即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,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;企业开办实现“一网通办、一日办结”,药品、医疗器械审批办理实现“三证联办”,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,实现“零成本”准入……

    前不久,在洛居住的许昌长葛籍居民卢女士,在居住地为出生不久的女儿办理入户登记。她的便利得益于洛阳市警方根据省公安厅部署,积极开展的新生儿出生入户登记“全省通办”工作。

    洛阳市聚焦群众所需所盼,深化民生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持续优化服务,为群众解忧,全面推行“马上办、网上办、就近办、一次办、自助办”,聚焦“减材料、减环节、减时间、减跑动”,探索推进“网上申请、自动审批、即时办结”的“智能秒办”新模式;加快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平台建设,深化综合窗口“一窗受理”改革,构建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服务体系;水、气服务推出“三零两减一增”,水、电、气、暖等8项业务整合一窗办理;建设“河洛之鸽”志愿服务站、母婴服务室等,用个性化服务满足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。

    数据显示,洛阳市市级“最多跑一次”“一次都不跑”事项占比分别达97%和92.3%,1200多个政务事项实现市民之家“自助办”,350个事项“一证通办”,220个事项跨省通办,69个事项跨市通办,真正实现一件事情、一窗办理、一次办好。70个高频便民服务、3.98万个政务事项通过“豫事办”和“洛快办”App实现“掌上办”,力争使群众“手机在手,全程无忧”。  

    在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推动下,洛阳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市场主体开办时间不断缩短,群众办事流程不断优化。洛阳市在2018—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3年排名第二,在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处于“优秀”等次(全国排名第26—50名),“多证集成、一照通行”改革入选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》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,2022年入选全省首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名单。